泰兴市宣堡镇:积分制赋能社会治理 文明"小杠杆"撬动乡村善治
发布时间: 2025-05-14 09:26 信息来源:市委政法委
阅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泰兴市宣堡镇创新探索“积分制+移风易俗”治理模式,将文明实践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近日,以“破旧立新树新风,积分引领促文明”为主题的志愿活动在全镇铺开,通过构建“治理有章、参与有度、激励有效”的机制,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网格赋能:构建精细化治理单元

活动中,全镇28个网格的网格员化身“文明宣传员”,依托“铁脚板+微治理”工作法,在农贸市场、集镇等人员密集场所搭建“流动宣讲台”,通过“案例教学+互动问答”形式,向群众解读《宣堡镇移风易俗公约》中关于婚丧嫁娶、邻里互助等12条具体规范。针对沿街商户,网格员结合“门前三包”责任制,将文明经营纳入积分考核体系,同步建立 “商户自治联盟”,推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商户治理共同体。在郭寨村,网格长刘仲生带领村民代表将积分制写入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实现“软约束”向 “硬规范”的治理转化。

创新赋能:优化积分管理与激励

为保障积分制有效落地,各村设立专门的积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负责记录村民参与抵制高价彩礼、投身志愿服务、调解邻里纠纷等18项文明行为,采用纸质台账详细登记积分获取情况。积分奖励机制同样丰富多元,村民积累的积分可在各村“便民超市”兑换食用油、洗衣粉等生活物资。梅埝村村民李大姐通过积极参与各项文明活动,累计攒下可观积分,不仅兑换到了实用的日用品,还凭借良好表现当选为村级红白理事会成员,从积分受益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数据显示,积分制推行以来,全镇婚丧嫁娶流程简化率达65%,邻里纠纷调解周期缩短 40%,治理成效明显。

多元协同:构建立体化治理格局

在积分制设计中,宣堡镇注重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有机融合:村级党组织牵头成立积分评定委员会,吸收乡贤代表、村民代表、“五老”人员等7类群体参与,确保积分评定公开透明;引入法律顾问团队,为积分管理办法、村规民约修订提供合法性审查,形成“德治润心、法治固本”的治理合力;开发“积分银行”互助功能,允许村民将积分捐赠给困难家庭,累计已有 127 名村民参与爱心传递,构建起“小积分大能量”的治理生态。镇党委副书记刘杰表示,积分制本质上是将社会治理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具体事项,让群众在“挣积分、享服务、做贡献”中增强治理参与感,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治理转型。

截至目前,宣堡镇通过积分制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200多场,培育“积分明白人”“移风易俗带头人”等治理骨干 386名,1200 余人次通过积分兑换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褒奖双提升。随着积分制从试点村向全镇12个村(社区)全面推广,这套“治理有精度、文明有温度” 的宣堡模式,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治理动能,生动诠释着“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的现代治理逻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