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霞:以笔为舟渡江海 扬帆逐浪争潮头
发布时间: 2025-03-10 10:44 信息来源:市委政法委
阅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冯霞,35岁,中共党员,姜堰区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办公室工作人才库。曾获评全省检察机关首届公文写作竞赛“公文信息写作标兵”称号、全省检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姜堰区三八红旗手。

在学思笃行中蜕变成长

2022年初,我告别了多年的基层乡镇工作,通过遴选进入姜堰区检察院。虽然还是从事公文、信息写作等综合工作,但领域不同、业务不同,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本领恐慌”。面对严谨的检察工作和专业的法律知识,作为一名非法学专业的人员,只有加快适应节奏,奋力迎头追赶,才能更快融入新环境。为此,我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上级领导讲话精神,坚持学习《法治日报》《检察日报》等媒体文章,认真浏览最高检、省院、市院、其他先进院公众号,重要文稿常在手边看,法律条文时常随手翻,妙语佳句处处用心记,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力,淬炼文字能力。针对法律业务短板,我积极参加院“三水法学社”活动、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培训班,虚心求教业务部门,学习了解案件办理,全力提升法律专业素能。

在“领导带、同事帮、自己钻”的三步攻略下,我完成了从门外汉到检察人的转变,2022年12月,成功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办公室工作人才库,撰写的涉检矛盾纠纷化解经验材料入选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典型事例。

在攻坚克难中扛起使命担当

“不能让姜堰检察丢脸!”刚入院一年,我就接到参加全省检察机关首届公文写作竞赛的重任,初出茅庐不免倍感压力、底气不足,但心底里深埋的这种责任感、使命感,驱使我克服胆怯、执笔向前。尽我所能,成了我复习迎考的“强心剂”,让我勇于忽视备考练习的挫败,在集训中埋头研读、查缺补漏;让我敏于调整患得患失的心态,在比赛中心无旁骛、稳定发挥;让我甘于以苦为乐,即使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沉心静气、坚韧应对。

二十多天的备赛冲刺,我以参加人生第二次“高考”的状态,夜以继日、发愤苦学,经常哄睡完孩子,自己也不知不觉睡着了,但仅有的意识还是会将自己喊“醒”,继续雷打不动完成当天复习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从全省93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以总成绩第六名荣获“公文信息写作标兵”称号,这段难忘的经历,也让我更加坚定,信心不是等来的、想来的,而要靠扎扎实实的努力干出来!

赢得比赛并不是终点,将竞赛获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传递出去,发挥“标兵效应”,才是应有之义。在院党组的支持下,我依托“姜检·青锋讲坛”,讲授信息写作“小课堂”,向全院文字工作联络员分享检察信息撰写心得,领学各级载体编发的信息,剖解上级信息编发要点,与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提升我院检察信息工作水平。三年来,12篇信息获最高检、省委、省院转发,关护“困境老人”信息被泰州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不仅我自己获评了全省检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我院也入选了省检察院信息直报点,姜堰检察故事在更大舞台上得到讲述,姜堰检察声音在更远范围得到传播。

在激活团队中跃升履职效能

2024年7月,因工作调整,我牵头信息、宣传、研究工作,负责综合文字、服务保障等有关事务,提升中层履职力成为我成长之路上面临的新课题。此时基层乡镇办公室的宝贵经历,成了我破局解题的“金钥匙”。我紧扣“三服务”定位,带领团队认真履行参谋助手、承上启下、统筹协调等职能,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件事”韧劲和执着,助推全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用心服务院党组高水平管理,切实发挥以文辅政作用,参与起草院人代会报告等综合文稿80余篇,相关宣传稿件被中央主流媒体、国家级媒体采用72篇次,1项调研课题获省检察院立项。精心服务机关高质量运转,着力以制度管长远,完善印章管理、公文规范、公文审核、督查督办等运行机制6项,落实精文简会要求,办好院领导碰头会、院务会、检察长办公会等综合性会务,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全力服务本院高质效办案,加强检委会工作规范化建设,更好发挥检委会兜底保障、监督管理作用,推进司法办案专业化、精准化,去年以来,我院4个案例入选最高检、省院典型案例。

时光不语,花开有期;笔耕不辍,履践致远。我将以笔为舟,以思为楫,在法治之路上扬帆逐浪,为谱写新时代姜堰检察事业新篇章贡献文字力量!






分享: